红眼病 红眼病的知识,春天别让红眼病有可趁之机,春天来了,又到了红眼病的高发季候了。红眼病,又叫急性结膜炎,是由病毒或细菌惹起的结膜急性炎症,发病时会出现眼睑和结膜红肿,会觉得眼部发痒、痛楚伤心、看不清东西,哭泣等。它是一种熏抱病,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...
春天来了,又到了红眼病的高发季节了。红眼病,又叫急性结膜炎,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结膜急性炎症,发病时会出现眼睑和结膜红肿,会感到眼部发痒、疼痛、看不清东西,流泪等。它是一种传染病,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。因此,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不让“红眼病”有可趁之机。
什么是红眼病?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暴发流行的、剧烈的急性结膜炎,俗称“红眼”,多发生于夏秋季节,其致病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型。本病特点是发病急、传染性强、刺激症状重,结膜高度充血、水肿,合并结膜下出血、角膜损害及耳前淋巴腺肿大。红眼病的症状有哪些?
1、有剧烈的疼痛、畏光、流泪等重度刺激症状和水样分泌物。2、眼睑红肿,结膜高度充血、水肿,球结膜下点、片状或广泛出血。3、角膜弥漫点状上皮脱落,荧光素着色。4、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。
红眼病需要及时检查诊治,避免影响学习和生活以及传染给他人。如果有什么疑问,比如怎么确定是红眼病,红眼病怎么办,怎么治疗等,建议免费咨询在线医生。
红眼病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,红眼病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,其临床症状相似,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。细菌性结膜炎: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,主要特征为显著的结膜充血及粘液脓性分泌物,临床症状有结膜充血(以睑结膜及穹窿结膜为明显)、脓性分泌物(又称眼眵)、眼睑红肿以至睁眼困难。患者视力暂时性减退等。
病毒性结膜炎:病毒性结膜炎约经5~12天的潜伏期后出现症状,包括结膜充血,水样分泌物,眼部刺激和睡醒时上下眼睑粘住。常双眼出现症状,而通常一眼先开始。许多病人曾接触结膜炎者和或最近患上呼吸道感染者。
红眼病怎么办,怎么治疗
一旦患有“红眼病”,要尽快到医院检查,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,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药。抗生素对细菌结膜效果极好,对病毒性结膜炎虽无疗效,但有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。不论眼药水还是眼药膏均应专人专用,以免交叉感染。
(1)初起时,眼睑及结膜肿胀,可用冷敷,每日3次,每次20分钟。当一眼患红眼,另一眼尚未感染时,应防止健眼亦受传染,在冲洗或滴眼药时,应将头偏向患侧,睡觉时头也应偏向患侧,以防分泌物流入健眼。
(2)分泌物增多时,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眼睛3~4次,将眼内分泌物清洗干净。应注意:患红眼病时切忌包盖眼,因为包盖眼后,眼睛里的温度增高,有利于病菌生长、繁殖,分泌物不易排出,反而使炎症加重。
(3)眼部可滴0、25%氯霉素或其他消炎眼药水,每2小时一次,临睡前涂用消炎眼膏。有人在患红眼病时,要求医生给打消炎针来治疗,其实没这必要,消炎针对红眼病所起的作用很小。如果婴幼儿红眼较严重,而滴眼药又比较困难时,可口服磺胺乳剂等。【详情可免费咨询医生】
儿童红眼病怎么治:首先考虑就医治疗。处理红眼病成人们可能会在家自行凭借经验来处理,使用最多的就是眼药水,例如牛磺酸滴眼液、盐酸吗啉胍滴眼液、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但是对于宝宝来说,一些用药和治疗方法上应该和大人有所区别的,一些眼用药水是宝宝禁忌的。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应该注意。
教你几招“防红术”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,因此,预防红眼病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,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。
1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,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。最好不要用手触摸眼睛。
2、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,用流动水洗脸和手。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、手帕及治疗使用过的医疗器具。
3、不要用餐厅提供的毛巾擦脸,以免因毛巾消毒不完全而感染红眼病。
4、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药物、眼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的药品或用品。不采用集体滴眼药的方式预防眼病。
5、红眼病患者应适当隔离,在治愈前不要返回幼儿园、学校或工作地点,避免到歌舞厅、酒店、商场等公共场所,严禁到公共泳池游泳。
6、在流行期,公用水龙头、电梯扶手、门把手、电话、用具、玩具等要注意消毒。接触电脑键盘后要洗手,切忌揉眼、搓脸,尤其是使用公共键盘者。
7、在流行期,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游泳前后最好滴一两滴抗菌素或抗病毒眼药水。
治疗眼病建议先到正规眼科医院。如果有什么疑问,比如红眼病治疗药物的选择,治疗的价格等,建议点击免费咨询生,与在线医生交流。
感动 | 同情 | 无聊 | 愤怒 | 搞笑 | 难过 | 高兴 | 路过 |
(责任编辑:王巍)
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注重养生,养生是指保养、调养、颐养生命,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。
995健康网-最专业的养生健康平台 www.995jk.com 站长邮箱:271533443@qq.com
石家庄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三日内删除
ICP备案编号:豫ICP备19001066号